原创|预算考核:讲规则,促和谐(一)

第一节   预算审计

 

        预算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它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审计活动。预算审计监控主要通过审查评价预算管理体系的效率和效果,维护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为预算考核的客观公平提供保障。

 

        一、审计机构

 

        预算审计机构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奖惩兑现方案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公司总部可设立独立的预算审计机构,也可由公司审计部门兼任。

 

        二、审计内容

 

        预算审计主要包括预算制度审计、预算执行审计、预算调整审计和预算考核审计等内容。

 

        1. 预算制度审计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施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准则,是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调整核算、分析、考核、奖惩等环节的法规依据。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预算管理活动能否顺利推行。预算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1)全面预算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是否具有可行性;

 

        (2)各级预算部门是否严格执行了各项预算管理制度;

 

        (3)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措施是否具体,职责是否明确,实施的结果如何。

 

        2. 预算执行的审计

 

        预算执行是能否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如果预算执行偏离了预算规定的目标,经营目标的实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是各预算执行部门是否严格地执行了全面预算。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各项制度、规定及各项预算是否得到了全面执行;

 

        (2)有关收入、成本、费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3)预算外开支是否履行了有关审批手续;

 

        (4)有无不按规定提取了有关费用和基金的问题;

 

        (5)各项预算开支是否与预算相一致,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否合理;

 

        (6)预算控制的方法是否科学、恰当;

 

        (7)预算控制的程序是否合法、适用;

 

        (8)预算控制的过程是否严格、有效;

 

        (9)预算控制的结果是否理想。

 

        3.  预算调整审计

 

        预算调整是确保预算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预算调整审计的重点是预算调整的恰当性和调整程序的合法性。具体内容如下:

 

        (1) 预算调整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进行预算调整;

 

        (2) 预算调整的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越权调整问题;

 

        (3) 预算调整的数额、期间、时间及频率是否恰当;

 

        (4) 预算调整的结果是否理想。

 

        4. 预算考核审计

 

        预算考核是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奖惩兑现的依据,关系到预算执行部门的切身利益和部门之间的公平、合理。因此,预算考核审计的重点是预算考核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体内容如下:

 

        (1) 全面预算的考核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各预算执行部门是否存在异议;

 

        (2) 全面预算执行的结果与标准是否有较大差异,原因何在;

 

        (3) 预算考核结果是否真正与奖惩方案挂钩,有无背离原奖惩方案的现象。

 

        三、审计方式

 

        预算审计是预算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是预算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保证。预算审计分为过程审计和结果审计。

 

        预算过程审计,定期/不定期开展,其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预算方案重要项目执行情况、预算执行过程改进措施进展情况。

 

        预算结果审计,即对考核期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并为预算绩效评价与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年终预算考核数据以内审意见为主,内审可以利用/参考外审意见,但不直接以外审意见进行考核。这是由于外部会计事务所提供的审计结果只是法定会计信息审计,提供的客户主要是股东、投资者和其他;而预算审计提供的审计结果只是内部管理信息审计,提供的客户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审计部门可以利用或参考外审意见,但不直接以外审意见进行考核。

 

        四、审计结果运用

 

        1.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督办制度、审计回访机制及后续审计制度等审计成果运用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被审计单位的上级预算归口主管部门应在审计成果落实和运用时积极主动做好督办落实,以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严肃性和时效性。制定审计回访制度,明确在回访之前被审计单位必须完成整改,一般在被审计单位收到审计报告后的3个月后进行审计回访比较合适,审计报告下发后到回访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关注整改进展情况。除审计回访外在执行被审计单位下一次审计时,审计组应对前次审计提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审计中发现的违章违规问题得到彻底纠正,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2.实行审计成果运用闭环管理,要求所有审计项目只有在审计意见和建议整改并通过验收才为结束;将审计成果整改验收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审计、归口主管部门及职能部门协同办公,提高审计整改验收监督效果。

 

        3. 将预算审计整改列入年度考核落实整改的情况应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考核挂钩,在每年对下属企业经营考核指标中,应有落实审计整改的考核指标。只有企业主要领导将接受预算审计和落实审计整改作为自觉行动时,审计工作才会走出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的怪圈,预算审计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通过对审计整改工作各环节的细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效果进行量化,对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从保证审计成果的有效实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