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预算执行:不讲道理,才能约束(三)

第四节    预算调整与仲裁

 

       一、预算不确定性的解决思路

 

      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随时随地都面对着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增加了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与预算分析考核等各项工作的难度。有时,实际与预算的巨大差异甚至会动摇预算管理的本身。

 

      1.企业预算管理中不确定性的概念

 

      对不确定性,在数学上、管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城都有相应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预算作为战略管理的工具,其本身便内含了不确定性与不可靠性,并且对不确定性的认知与判断贯穿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对于顶算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其概念进行分析:

 

      (1)指预算管理中的不肯定性、不可靠性,有客观性、时间性、可认识性、一定程度的可测性等特点;

 

      (2)其外在表现是预算与实际的差异,有时,这种差异的巨大会大大削弱预算的作用;

 

      (3)预算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其的认知促进了预算管理方法的不断发展,有一种互动效应,并且科学的方法能修正人们对不确定性的认识。

 

      2.企业预算管理中不确定性的来源分析

 

      对于预算管理中不确定性的来源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预算管理中的不性可以分为内生的不确定性与外生的不确定性:

 

      (1)外生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预算管理系统之外的不确定性,即预算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杜会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与产业环境的变化、企业经济业务多变性等等。这些来源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如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战略调整与战术变化,突发事件的影响与公司战略中的不定因素等等;企业内部针对外部环境变化与自身发展等方面考虑而进行了诸多调整因素也产生了这种不确定性。

 

      (2)内生的不确定性主要是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如由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管理依据、预算管理原则以及相关人员等引起的不确定性,这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与预算考核等管理环节都有体现。

 

      不确定性来源不同,采取的相应对策与方法也不同,不论是内生与外生的不确定性,企业都可以从预算方法的不断完善与合理选择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预算工作的不利影响,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解决预算管理中不确定性的思路

 

      针对预算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的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随着人们对不确定性的认知的深入及相关预测技术的发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方法开始出现在预算管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工作中。

 

      (1)预算方案

 

      为应对不确定性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企业会制订多套目标,如保守型目标、进取型目标、国资委下达目标等,每组目标下企业选择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预算编制,形成多套预算方案,但要明确预算执行中只选定一套主方案作为控制和考核标准,辅方案作为预算分析和预算调整的依据。

 

      (2)预算准备

 

      预算准备是为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而预留的一部分资源,包括预算内资源准备(实质保留资源,预算方案内体现)和预算外资源准备(保留可获得资源的能力,预算方案内不体现,如银行授信额度)。预算准备通常由预算委员会确定额度,并从严控制使用。

 

      (3)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的预算”,是指预算数完全不受以往水平的影响,而是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来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多在费用预算编制中被采用,但在其他预算中也可以贯彻这种思想。零基预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期实际数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延续。

 

      (4)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在预算执行中由于诸多原因导致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或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时,对原预算进行的调整。就不确定性而言,预算调整保持了指标的适时性,但往往容易掺入主观成分,对预算的严肃性产生影响。因此,预算调整这一方式应受到严格限制: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于调整;特殊情况下,预算调整一般在年中进行。

 

      二、预算追加

 

      由于预算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活动预测的基础上,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或预算能力的不足,必然导致许多超预算事项和超预算额度的现象发生,为增强预算的适应性和经营的持续性,应当建立预算追加机制。

 

      1.预算追加遵循原则

 

      (1)例外原则,各责任中心预算开支原则上不得超过预算额度,超预算的项目支出,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追加的,必须履行追加报批手续;

 

      (2)严格审批原则,预算追加通常作为一种辅助机制调节预算的控制,一般通过设置追加的审批难度来加以控制,避免因过多的追加影响整体预算的执行;

 

      (3)效益原则:评估预算追加事项申请,注意区分增值性支出和非增值性支出,非增值性支出从严控制,甚至坚决杜绝。

 

      2.预算追加程序

 

      (1)各责任中心发生预算外费用时,应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申请追加的事由及额度,并提供相关支持性附件;

 

      (2)预算管理办公室对预算追加申请进行初步审核,评估预算追加的必要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按不同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

 

      (3)对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一般性开支项目,逐级报批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审批;对重大的技改技措项目,按公司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3.预算追加的解决途径

 

      (1)原则上通过各责任中心的预算节约进行弥补;

 

      (2)通过各责任中心之间的预算调剂进行弥补;

 

      (3)通过动批预算准备进行弥补。

 

      预算追加是结构化控制的调整机制,体现为内部调剂,不对预算目标产生影响。

 

      三、预算调整

 

      年度预算是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手段,为保证预算的权威性,一般不做调整。但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差异分析提示差异主要根源于一些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市场丢失、上游材料大幅涨价、基本政策重大调整等,单纯采取改进措施已不能保证预算的完成时,预算调整就成为必要。

 

      1.预算调整的条件

 

      当发生下述事件或预算环境出现下述变化时,需要进行预算调整:

 

      (1)国家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①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等发生变化,公司相应增加或缩减业务范围;

      ②经济环境的变化(外汇汇率波动、通胀率等);

      ③企业内部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2)公司组织、战略发生调整

 

      ①公司业务状况发重大变化,其变动幅度超过20%;

      ②公司出于整体战略发展的需要,部门之间进行整合,导致预算主体发生变动。

 

      (3)预算委员会认为应该调整的事项

 

      ①集团公司追加任务;

      ②出现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

      ③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意的调整事项。

 

      2.预算调整的申请来源:

 

      (1)自下而上:各预算执行单位对于预算完成不利的情况下,各预算单位会主动提出调整预算,如成本超支或销售不畅等;

 

      (2)自上而下:预算管理部门基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判断属于要进行预算调整的情况时,预算管理部门会提出调整预算建议。

 

      3.预算调整的最终审批权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企业预算调整应坚持下列原则:

 

      (1)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2)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优化;

 

      (3)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4)预算目标轻易不作调整。

 

      4.预算调整流程

 

      (1)每年7月份左右,预算管理办公室进行一次中期评估;

 

      (2)需要调整预算时,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编制调整草案,报预算委员会评估和论证;

 

      (3)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调整草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董事会审批;

 

      (4)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将预算调整方案报集团公司审批;

 

      (5)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调整方案的分解和下发;

 

      (6)各责任中心根据预算调整方案执行。

 

      四、预算仲裁

 

      对预算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或问题,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并进行协调,相关责任中心不接受预算管理办公室的协调结果,可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收到申请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仲裁,并出具书面仲裁意见,该仲裁为终审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