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价三个部分。战略执行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四个要素;其中管理控制就是战略执行工具子系统。即“战略规划(目标管理)→年度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的闭环系统。可见、全面预算管理在整个管理控制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基础。

 

        一、年度计划是预算编制的依据,是解决事的问题

 

       企业战略规划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推动企业达到预定目标,并使企业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运作而做出的整体谋划。战略规划形成后要分解落实到年度规划,这就形成了年度目标即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是企业为落实中长期发展战略,在科学分析计划年度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将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转化为当年生产经营活动的方针、任务、目标和要求,并落实所需资源的年度总体性经营安排。年度计划包括年度经营规划、业务开展计划、部门工作计划三个层次。年度计划主要用于确定年度目标和工作方向,是战略规划的年度分解结果,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实行预算管理不能没有年度计划,但并不是年度计划拿过来就可以编制预算,年度计划要经过分析评审后才能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资源配置过程,是解决钱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围绕企业目标所进行的企业战略实施(落地)、计划延伸细化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资金集中管控、降低成本费用的综合管理活动,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价值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预算从计划而来,是对计划的数量表现和价值表现,将计划中的各项行动方略通过数量化和货币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参与计划实施的各责任主体的工作目标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企业预算编制是实施年度计划的起点和关键环节。全面预算是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和资金预算组成。全面预算管理包括确定预算主题和预算目标两项因素,这两大因素承接年度经营计划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和KPI。预算目标应与战略规划相衔接,缺乏战略牵引的预算是没有灵魂的预算,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而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空洞战略,企业战略与预算是一种互动关系,战略决定预算,预算支持和修正战略。

 

        三、全面预算管理支持开展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包括管理上层和流程下游,评价对象包括经营者单位、职能部门和个人。评价标准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维度、绩效指标、指标权重和目标值。评价方式包括客观数据计分、主管判断打分,运用“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双维度考核办法,对权属单位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经营业绩与综合素质考核结束后,将两项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综合考核得分。目的要达到公司、部门、个人考核并重,当期与周期考核并重,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

 

       全面预算管理为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预算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绩效考核的基础,但预算考核又不能完全代替绩效考核,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考核是围绕着企业下达的预算目标所进行的考核,一般通过主要经济指标以定量的形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评价。预算考核指标的设置主要围绕预算目标展开,由预算考核办公室对经营者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的绩效评价。

 

       四、基于业绩管理开展薪酬管理

 

       业绩考核结果的运用主要是用来激励经营单位、职能部门和个人,包括晋升、绩效薪酬和其他方式。薪酬激励包括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长期激励可以建立股票期权或延期支付等长效激励机制。我们认为可以从评价指标和奖惩两方面实现预算考评和薪酬计划的融合。将预算考评指标融入薪酬计量依据。预算考评指标包含着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在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包含着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在各组织中的具体表现。将其融入薪酬计划,可以更好地实现薪酬激励对企业整体价值和整体竞争优势的关注。但是,实施指标融合时应该注意:第一,预算考评指标不能取代薪酬中的评价指标,因为薪酬毕竟是对个人的,个人业绩与组织业绩虽不可分,却不等同;第二,考评指标的融合可以是不同层级间对接式的融合,也可以是各层面中相互渗透式的融合,无论何种融合方式,均应以其权责及作业内容和范围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