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预算执行:不讲道理,才能约束(一)

 

       预算执行是指以预算为标准实施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预算控制是指通过过程监督、信息反馈、预算调整等方法促进预算执行不偏离预算标准的手段。因此,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预算控制是保障企业实现预算目标的关键。

 

       第一节   预算执行主体与权责

 

       一、预算执行责任主体

 

       预算执行是企业各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其责任主体有:

 

       1.  各责任中心负责人:首先由各责任中心的负责人进行自我控制,根据本责任中心的业务计划和预算目标,合理安排具体的业务活动,按照预算目标控制资金及成本费用的支出,完成指定的工作目标。

 

       2.  财务部:依据公司的审批权限及审批流程审核各项业务的发生;根据预算目标对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及资金申请进行审核,确保预算执行部门在预算目标框架下运行;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供资金平衡方案。

 

       3.  预算管理办公室:协调平衡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受理、审核各责任中心提出的预算追加申请;判断预算调整的必要性,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组织协调预算执行过程中各责任中心、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对预算执行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保障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  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公司的审批权限及审批流程审批成本费用的支出;平衡、审批月度资金方案;审批预算追加、预算调整方案。

 

       二、预算执行权责安排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大多会将预算管理与授权度进行整合和融合,使其成为一体化的预算授权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将授权规则与预算管理权限进行重新梳理,以明确下述两者的权力边界:

 

       (1)预算内审批权——它本质上是一种预算执行权;

 

       (2)预算外审批权——它本质上是一种预算决策权。

 

       预算内审批权是指企业内部各预算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在其既定的管理边界内根据既定预算、计划、制度标准等,充分行使各项经营事项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如费用开支、预算内的资本支出计划等。预算外审批权是指在既定的管理边界、既定的预算范围和权限以外的决策和管理事项,需要由更上一级的管理者行使决策控制的权限。在管理学,人们通常将这些决策管理事项称之为“例外事项”,这些例外事项是针对既定的组织边界和管理权限而言的(对总部决策者而言没有任何例外事项,它们拥有终极决策控制权),这些事项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作依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决策。例如,改变经营方向的“战略性投资”,没有被授权的商品降价销售等等。

 

       第二节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方法包括总量控制和结构控制。总量控制是指根据预算额度对预算指标的发生进行控制,确保实际执行总额控制在合理的偏差范围之内。结构控制是指通过对预算指标结构分析,找出影响其总额变化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可控要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总量控制和结构控制必须组合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根据预算控制权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预算内控制

 

       预算内事项指已包括在各业务单位的业务计划和预算范围内的预算执行事项。在年度预算的执行环节,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的管理单位,负责执行预算的跟踪和监督。

 

       预算内事项根据预算执行审批权限表进行审批控制。

       表5-1 预算执行审批权限表

 

       (1)预算额度内事项执行

 

       鉴于年度预算经过反复沟通、协商、质询,上级已经审核批准,同时也签订了业绩合同,所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只需对预算额度内的使用授权给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就可以。这样做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了经济活动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超预算额度事项执行

 

       当预算内事项超出预算目标总额时,财务部门将暂停付款,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提出预算追加申请。预算管理委员会(或总经理)审阅各部门预算负责人提出的预算追加申请,根据本部门、业务归口部门、财务部对其合理性、紧迫性、重要性和资金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做出批准与否的决定。需要注意的是,超预算额度事项即使通过了预算追加审批,也应纳入预算考核范围。

 

       2.预算外控制

 

       预算外事项是指在预算中未涉及的,因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的、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必须执行的事项。

 

       年度预算一经批准,预算执行应具有刚性。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持续经营,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外项目时,应按照预算外事项(项目)管理流程提出申请。审批预算外事项(项目)时,应区分导致预算外事项(项目)的可控和不可控原因,并成为预算考核的依据。

 

       预算外事项(项目)的责任单位提出申请,填写预算外事项(项目)申请书,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预算外事项(项目)申请书包括申请执行预算外事项(项目)的原因、可带来的利益、所包括的活动内容和金额、预计时间。

 

       由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预算外事项(项目)的合理性、经济性和资金需求;财务部核实资金的可行性,确定能否在本年度内安排。

 

       经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核实之后,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预算外事项(项目)的申请。

 

       预算外事项(项目)一经批准,申请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即可按申请书中确定的范围、时间和资金额度等执行。预算外事项(项目)的执行情况纳入预算考核范围。预算外项目的确定即构成了下文的预算调整。

 

       二、结构控制

 

       适用结构控制的指标很多,本文仅就成本费用控制举例说明。

 

       成本费用控制的范围是指一些可控性的成本费用,不包括累计折旧、相关税费等。在可控性费用中又分为变动性费用和固定性费用,对变动性费用的控制一个是确定与该成本费用相关的因素,另一个就控制单位标准。比如说材料消耗的控制,跟材料消耗相关的业务量就是生产量,单位标准就是单位消耗定额,对材料消耗的控制主要就是控制实际的单位材料消耗。对固定成本费用的控制主要就是额度的控制,也就是控制费用的总额。

 

       1.生产成本预算控制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对直接材料的控制主要是从领料环节进行控制,生产计划下达后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和在产品库存制定相关的领料计划,仓储部门根据领料计划严格把控领料环节。对直接人工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单位产品的人工工时,因为单位人工工资的标准已经在年度工资方案中确定了,变动的可能性很小,只需要控制单位产品的人工工时就可以了。对制造费用的控制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跟产量有关费用,即变动性费用,比如机物料消耗、维修费等,对这部分的控制主要还是靠定额进行控制,另一部分是固定性的费用,主要是从额度上控制费用。成本控制的要点是:

 

       ①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包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机物料消耗等定额,而且要定期更新、完善。对于新产品的消耗定额,在生产前要及时予以完善。

 

       ②制定合理的领料计划,这个需要对车间在产品库存的信息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另外就是合理的消耗定额。

 

       ③严格把控领料环节,严格执行领料计划,加强对仓储部门发料的管理和考核。

 

       ④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严格按预算额度控制。

 

       2.费用预算控制

 

       费用可以分为变动性费用和固定性费用,变动性费用的控制主要控制变动费用率,比如业务兑现费,主要是根据兑现政策中的兑现比率来控制。运输费主要是根据费用比率来控制。固定性费用主要是靠额度进行控制,控制的依据就各项费用的管理制度及费用标准。固定性费用还可以分为项目性的固定性费用日常性的固定性费用,对项目性的费用的控制主要是进行事前申请的审批,而日常性的费用就不需要事前申请,费用控制的要点如下:

 

       ①完善各种费用标准,如车补、办公费用、差旅费、劳保用品、电话费、手机费等标准,作为费用控制的依据。

 

       ②完善审批权限表及审批流程。

 

       ③对项目性的费用,必须做到先申请后使用。

 

       ④完善变动费用的标准,比如明确兑现政策或者运输费定额。

 

       ⑤建立各责任中心的预算管理台账,对预算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管理,同时可以根据台账信息设定预警标准。